停止福利分房后,公务员要直接到社会上购买4000元/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,在现有条件下,公务员家庭是否具备了相应的住房消费能力?住房分配方式的变化是否会导致家庭消费结构的变化?
本文仅分析无房户的承受能力,以静态模式来计算。假设一个双职工家庭,双方都为公务员,1990年7月工作,科级待遇,人均工资收入为1000元,1996年建立公积金,2001年1月购房。根据文件规定,他们应享受70平方米的住房补贴,住房补贴采取一次性发放和按月发放的方式。1998年底以前的住房补贴按一次性发放,其计算公式为(职工1998年月均标准工资×1999年年度月住房补贴系数×职工1998年底前的工作之和)+(1999年年度工龄补贴额×职工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前的工龄×职工购房补贴建筑面积);1998年底后住房补贴是按月发放,其计算公式为当月标准工资×年度住房补贴系数,未建公积金前的工龄补贴为每年13元。
一、购房承受力的分析
判断是否具有购房经济承受力的依据有三条:一是房价收入比是否合理;二是公务员家庭是否具有支付购房首付款的能力;三是购房后,是否能够以经常性收入按月还本付息。以下我们就根据上述三条对一般公务员购房的经济能力进行分析。
1、支付能力的分析
根据国际公认标准,当房价收入比在3-6的范围,判定为具有支付能力。建设部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另一标准,即一个家庭是否具有购房支付能力,要看房价与家庭年收入的关系,若房价收入比小于4,则具备购房支付能力;若房价收入比大于4,则认为该家庭不具备购房支付能力。
停止实物分房后,公务员要承担的经济适用住房价格为4000元/平方米,则70平方米住宅总价格为28万元。根据规定,双职工可以享受国家补贴为(1000×0.66×102+13×7×70+1000×0.66×24)×2=179060元,房价与补贴差额为100940元,此部分为职工实际需要承担的。根据上面假设的职工人均年工资收入为1.2万元,那么家庭年工资收入为2.4万元,如果考虑家庭年工资外收入为1000元,则家庭年收入为2.5万元,房价收入比为100940/25000=4.03。据此可说明双职工公务员家庭具备支付能力。
2、职工家庭支付首期购房款的能力分析
根据以上分析,职工购房只需支付房价款与补贴的差额,一套70平方米的住宅职工只需付100940元,如果采用公积金贷款购房,首期支付30%购房款,需支付30282元。根据《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———目标模式与实施难点》推测,城镇居民户均储蓄约为3.2万元。由此可以认为,一般公务员家庭已具备了支付首付的经济实力。但需要指出的是,由于支付了首付款将花费家庭的大部分存款,这将影响家庭的其它消费。
3、月均还贷能力分析
根据假设条件,贷款为支付款的70%,采用月均等额方式偿还,贷款年期为20年,家庭需要贷款70658元。按照公积金还贷计算表,每万元20年期月均还贷额为63.75元,则每月需还款450.44元,占家庭月工资收入的22.52%,扣除公积金1000×8%×4=320元,则每月实际需要支付130.44元,占家庭月收入的6.5%。
据此,对一般双职工公务员家庭,在购买住宅后,应当具备按月还贷的能力。
通过分析,我们可以得出结论,面对即将实行的4000元/平方米的购房价格,就总体而言,一般公务员家庭已经初步具备了承受这一价格的经济实力。但在我国目前整体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不很高的前提下,这种承受力是非常脆弱的。如何缓解购房承受力低的问题,必须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研究:
1、房价收入比偏高的问题
根据对公务员购房支付能力的分析,尽管房价收入比大约等于4,但仍然保持在上限,对于收入不很高的家庭,房价收入比可能超过4,这会造成购房支付能力减弱。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要大幅度增加公务员的收入,尽快将福利分房时期的建房资金划转进入个人工资,使工资包含住房成分,变住房暗补为明补。根据房价收入比小于4的原则推算,家庭年收入至少应达到3万元以上。
2、首付款比例过大的问题
虽然一般公务员家庭具备支付首付款的能力,但首付款可能花掉家庭储蓄的大部分,按照中国人的储蓄心理,储蓄是为了应付家庭突发事情发生,因此,一次性支付大比例的首付款,可能对公务员消费心理产生直接影响。并直接降低公务员的生活标准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减少首付款比例,从30%降到20%或15%。
3、贷款期限过短的问题
我们在分析贷款年限时都是以20年为期限,但实际操作中公积金贷款多为5年期和10年期。按照5年和10年期公积金贷款,公务员家庭月还贷额为1305.76元和735.34元,扣除公积金320元,实际需承担985.76元和415.34元,分别占家庭月收入的49.28%和20.76%。这就造成职工每月还款负担过重。目前公积金贷款已放宽到30年,但由于手续审查复杂,实际上尚没有开展此项业务。